top of page

曹公圳介紹

曹謹,原名瑾,後改為謹,字懷樸,號定庵,河南省懷慶府河內縣(今沁陽市)人,生於清朝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農曆九月二十六日,卒於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農曆閏四月十八日,享年六十三歲。歷任直隸、福建、臺灣等地知縣,是清朝一位愛民如己的賢吏,也是一位水利工程專家。 道光十四年,台灣府知府,熊一本,比曹謹早三年到台灣任職,對整飭治安,增加農作生產有深入的研究。他知道台灣土地肥沃,只要風調雨順,稻作有收成,戶戶蓋倉儲糧,不虞糧食匱乏。唯一遺憾的是:這些農民只知道依照季節種稻,除了少數靠近埤塘的稻田不怕缺水灌溉外,大多數是看天田。春耕看老天爺下點雨,迅速插秧搶種,萬一生長期間不下雨,稻子枯槁,收成也就沒指望啦。 熊一本曾一而再,再而三的勸導農民鑿埤塘、修水圳,以利農耕,但是所有的農民狃於積習,聽不進熊一本知府的諄諄勸導。道光十六年,果真久旱不雨,收成欠佳,廣大的嘉南平原一百餘里受災,因此盜賊猖獗,民不聊生。 因此,當曹謹西元1837年被派往台灣,擔任鳳山縣知縣晉見他時,他特別對曹謹強調:「弭盜莫如足食,足食莫如興水利」,曹謹點頭默許。 到任之初曹謹便四處訪察民情,結果他發現,此地雖然平原廣闊,卻沒有水利設施,難怪一遇到乾旱,就沒有收成。 該年三月時,他巡視到高雄縣九曲堂附近,見到下淡水溪(今高屏溪)溪水充沛,認為是上天所賜,忽然靈機一動,便派人著手計畫修築灌溉農田的水圳,遊說地方仕紳捐地出錢,召集年輕壯士、巧匠掘地建埤,引水開渠,以便解決百姓乾旱飢荒的問題。 灌溉系統歷時兩年終於完工,全長130多公里,四年共計修築九十條圳道。台北瑠公圳仿造鑿築。雖然一開始曾遭到部分鄉民反對,但圳溝鑿通之後,許多地區都得到灌溉的好處,大家便非常歡迎。 當時曹公新圳堪稱台灣島內最大的水利工程。灌溉遍及現在的高雄市鼓山區、三民區、左營區及楠梓區。日據時代以高雄作為南進基地,擴大建設規模,對於曹公圳和埤塘設施也投入相當多資本進行整建。由於曹謹在任內政績卓著,深受百姓愛戴,後來,在他被調往別處做官時,縣民還紛紛趕來為他送行,由於送行的人太多,甚至馬路都被堵塞了﹗ 曹謹已成為鳳山地區家喻戶曉的賢明知縣,鳳山市區有:「曹公廟」「曹公路」、「曹公國小」、「曹公里」、「曹公巨樹」來紀念他。 資料來源:經濟部水利署-水利相關人物歷史典故: https://www.wra.gov.tw/cp.aspx?n=25148

曹公圳_edited.jpg

鳳邑雙城會

鳳邑新舊雙城會  高雄市左營區店仔頂路上的「鳯邑舊城城隍廟」,臨近高雄名勝蓮池潭,在清朝原為「鳳邑城隍廟」,但乾隆五十一年的「林爽文事件」中,鳳山縣治受戰火波及因而淪陷,縣治因此遷到了新城 (原高雄縣鳳山市),並在新城興建了「鳳邑城隍廟」之後,原鳯邑城隍廟改稱「鳯邑舊城城隍廟」。 歷經多年的時代演變,高雄市與高雄縣由分治再度合併,新舊雙城再次同治,歷經2009及2010年新舊雙城相會,在2011年新舊城城隍爺也將選在民國百年的高雄左營萬年季相會在舊城,新城會雙城,百年聚舊城將是極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場相會。今年鳳山光之季,將和左營區公所再次舉辦雙城會。 ⋯⋯  鳳山新城城隍廟將在東便門,迎接左營舊城城隍爺,雙城城隍爺繞行鳳山三民街,讓沿途信眾共同感受這場百年相聚的盛會。

bottom of page